我们的车子顺着蜿蜒起伏的山路盘绕向上,山路旁的一处茶亭吸引了我。
好安静山村,凉爽的微风,清脆的鸟鸣,让我有一种久违的亲近感。
一打听,这里叫拨云岭,是藏着伏牛山腹地的一个古朴的村落,位于洛阳栾川县潭头镇的伊河南边,村子不大,散落在600—1000米海拔的沟沟岭岭之间。
拔云岭,顾名思义,“拨云见日”的山岭。据说村中常年有白云萦绕于岭间,云开雾散见太阳的时候格外美丽。
喝一口采自山野的槐花茶,清香甜润。站在山岭远望,满目绿茵,青山环绕,伊河在村外蜿蜒而过,豫西特色民居散落在山间,好一幅自然美妙的山水画卷。
拔云岭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民风淳朴。路过的村民告诉我们,这个茶亭是村里的一对夫妇的,茶随便喝,路对面的小院就是她们的家,外面来的游人都爱在这里歇歇脚,吃上一碗她家最拿手的手擀面,久而久之已远近闻名。
“手擀面呀,我也好想吃!”,“手擀面是怎么做得呀?”听说有手擀面吃,小伙伴们一个个都来了劲头,我也急忙拎起相机进了小院。
还真巧,这家女主人正在厨房擀面条,一个面团在她的擀杖下推推卷卷,一会儿的功夫就变成了一张大大的面片。
我仔细地观察,其实擀面条还很有讲究,每擀一遍大姐都要撒上些玉米粉,她说这样面条不容易粘连。
擀好了,开始切面,不宽不窄,提起来有如柳叶飞扬,忽然觉得擀面条的动作有些舞蹈的韵味。
“来,你让开一下”大姐招呼我,她准备下面条了,我站的炉灶前是她添柴加火的地方。
“这是用柴火煮的面条呀!”我这下才注意到,不由地好生惊喜。说实话,我从来也没有吃过用柴火烧的饭,这面条的味道让我好期待。
一直认真干活的大姐,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也许是笑我大惊小怪,也许是对传统手艺的一份自豪吧。
只见她下面、搅面、添水、加菜、捞面,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却看得我眼花缭乱,手中的快门速度都感觉有些跟不上。
“吃面条啦!”我兴奋地喊着,一直在旁边忙活的农家大哥说话了:“别急,让我先把这些配料端过去”,哈,我竟然忘了他还做了好多卤和配菜。
西红柿鸡蛋,土豆肉丁,绿豆芽,黄瓜丝,辣椒圈,芝麻盐,大蒜汁,一样、一样浇到面条上,拨入土瓷碗,红红、绿绿、黄黄,还没入口,已陶醉在这碗面中。
我好像忽然明白这里为什么叫“拔云岭”,这一碗纯朴的手擀面,分明是拨开了我们心头的迷茫,其实幸福很容易,一碗手擀面足矣。
【三姐姐温馨贴士】
自驾路线:洛阳——洛栾高速——S322——重渡大道——谭卢线——拔云岭村
郑州——郑少高速——洛栾高速——潭头(九龙山站下)——拔云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