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坐落于成都市西郊百花潭附近。是成都市内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青羊宫侧依锦江,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是西南地区建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宫观,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待他重返长安后,拨钱增建并下诏改为今名。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1667-1671)陆续重建。青羊宫创建于唐朝,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在这里避难,给它增添了传奇色彩。
1667年康熙皇帝时,青羊宫进行了重新修复,以后又不断扩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气势宏伟。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里面的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
三清殿是主要建筑,高大而庄严,供奉着三清像,大殿的左侧悬挂着重约3000公斤的一口大钟,还有重达1000公斤的生铁香蜡筒一对。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经典,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
步入青羊宫的第一座建筑是山门。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等吉祥物雕镶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精细,造型典雅。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上门上方。此匾为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为青羊宫一大文物。
混元殿试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供奉的是"混元祖师"。它后面的八卦亭是青羊宫的主体建筑之一,亭基为四方形,亭身呈圆形,象征天圆地方。八卦亭的后面是三清殿,它的殿内有两只铜羊,俗称青羊。成都人相信这铜羊是太上老君的圣物,能治百病,所以有了病痛的时候,就到青羊宫去摸摸铜羊的相应部位,再摸自己的痛处,就"手到病除"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相传是老子的生日,历史上每年这个时候青羊宫内都要举行花会。如今与青羊宫一墙之隔的文化公园就成为一年一度的花会会址,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青羊宫在唐代名为“玄中观”。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成都,曾驻观内,后来下诏改观名为“青羊宫”。青羊宫地处原青羊肆,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今尹喜讲道德经,讲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对尹喜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1000天后,老子如约而来,在这里继续对尹喜讲经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