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1日,作曲家谭盾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与英国大提琴家安西·卡图恩和苗家女歌手龙仙娥合作,在湘西凤凰县古城北门的沱江码头上演出了他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
湘西凤凰县古城北门
《地图》曾经在2003年10月份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进行国内首演,此前还曾经在波士顿、纽约上演,而在凤凰古城“画地图”,谭盾把这次活动称为“音乐的行为艺术”—“寻根籁”。
2003年5月拍摄 (照片扫描)
据了解,《地图》的创作灵感来自1999年谭盾到湘西的一次采风。当时谭盾等一行人被在村中唱飞歌即情歌的苗族姑娘龙仙娥吸引,谭盾请龙仙娥唱歌,她问谁会与她对唱,谭盾当场表示,大提琴家马友友会在波士顿以琴声与她呼应对唱。于是,3年后,在波士顿和纽约的演出中,谭盾实现了当初的诺言,马友友真的以琴声与3年前录制的龙仙娥的歌声对唱。《地图》全曲共分10个乐章,其中心部分是由摄影机真实记录的湘西少数民族音乐,这是谭盾于1999年和2001年两次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集的原始声像素材。在创作过程中,影像中的本土音乐原汁原味地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既完好地保存了本土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又使其在与西方交响乐新的融合中得到升华。
凤凰回来后,跑遍了上海,在书城买到了谭盾的《地图》DVD(D9),一张音乐会 DVD(D9), 一张音乐会花絮DVD(D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