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的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老成都底片,新成都客厅”。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猫懒懒地盘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
在宽巷子的入口处,古建赋予的古朴韵味弥漫开来
由于是仿古建筑,自然十分精致
进入宽巷子,马上感受到一股古朴之风
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无不透露着清新的中国元素
“钓鱼台”,实为餐馆
这么霸道的烟袋锅还是头一次见,也不晓得人能受得了吗?
换个角度再看
乌木(或许是硅化木)雕刻的艺术品
中国式庭院
糖人,唤回多少人儿时记忆啊
单看名字就知道有故事
“而已”,把成都人的生活观刻画得惟妙惟肖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
“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
“偶尔”,多好
动作太慢,这尊“小铜人”挡住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