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去河内,就像享受一次平价的法式假期。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河内曾是“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府所在地,从此给河内带来法国风。现在这座千年古城,依然保留着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
从老街坐上慢速火车,晃悠晃悠到河内。越南火车的硬座是半躺的,我的座位旁边恰好还有充电的插座,多么人性化的设计啊。
1月的河内气温刚刚合适,不冷不热,一件长袖刚好。不过走在街头能看到有穿短袖的,还有穿羽绒服的。越南人很耐热,他们能为了防晒,骑着摩托车在30度的高温下穿着抓绒的衣服,戴着头盔和口罩,看着他们我都想中暑。
河内的清晨可以看到一大群喝咖啡的男人,一边喝咖啡,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日子真悠闲。据说越南的男人很幸福,女人很勤劳负责养家,而男人总是很闲,闲了就喝咖啡。
穿梭在河内的大街小巷,迎来的全是摩托车,耳朵里的摩托声音一直在无限回荡单曲循环,直到你耳朵炸掉,走在河内街头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
走在河内街头的你一定要非常小心,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摩托撞,过马路也没有红绿灯,要多过几次就有胆量。
三十六行街路边的房子都很漂亮,明亮的黄色和绿色,屋顶都是小阁楼,但仅仅只是房顶漂亮,其实一楼都是卖东西的,看起来完全不搭调,但依然能轻松俘获怀旧的心。它是由36条街纵横交错在一起,形成独一无二的36街。每一条街道都聚集着相同的商品:棉行、纸行、鱼露行、银器行等。
越南人很喜欢斗笠,很多人小商贩都会戴斗笠主要也是为了防晒,这也成为了越南一道独特的“风景”。越南的斗笠其实就相当于咱们的草帽,是一种以成熟的竹子作为胎骨、再附上一层层坚韧葵丝编成的宽大帽子,并使用丝线固定,呈圆锥形。
在2500-3000年前越南斗笠形象已刻在玉屡铜鼓以及陶盛铜缸上,斗笠的普遍性迄今仍然存在、能够告诉我们它的长久历史的传统文化。
河内有很多这样上了年纪的大树,当地人又能很好的将这些树利用起来。
河内天主教堂又名圣若瑟大教堂,是河内最古老的教堂,据说是仿巴黎圣母院兴建而成,具有中世纪古风,也是河内很具代表性的法式建筑。从外表看已经很陈旧,却也有抵挡不住的魅力,可能太老了,教堂是不能进去的。
早上喝完咖啡,下午又喝咖啡,无法想象越南人对于咖啡的热爱
河内的路边有很多小吃,在路边随便放几个桌子凳子就可以开始卖米粉,越南人也是无比的热爱米粉,他们喜欢把柠檬加到米粉里,再加上小米辣,酸酸的,辣辣的。越南人爱吃柠檬,似乎各种菜都会加柠檬,怪不得他们的身材也都特别好。
河内的火锅还不错,清汤的锅底,带点甜味,不习惯当地的调料口味,可以沾酱油和小米辣吃,价格也不贵,100人民币够3个人吃,而且肉也很多,猪肉牛肉海鲜都有。
从傍晚开始,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一直到晚上太疯狂了。他们都不在酒吧里嗨,都是坐在酒吧门口的路边喝酒,街上还有水泄不通的人群,河内的夜生活很疯狂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