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听到暴雨水灾的新闻,我们总是想起外国宽大的下水道,觉得城市地下水利工程,中国做的不如国外。特别是像青岛这样的大城市,也在使用百年前德国人占领青岛时候的下水道排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江西赣州有一个宋代修建,至今仍旧起着泄洪作用的下水道。
而在宋代带人民修建福寿沟的是当时的知州刘彝,著名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他说的。他根据城市规模、街道布局、地形特点,建成了福沟和寿沟。分别将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因为两沟走向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故而得名。
刘彝当时修建福寿沟的时候,有着非常高远的大局观,充分从城市环保、地理位置考虑,参考地势,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成排放城市污水、泄洪、调节城市湿度、减少排水沟的淤积等众多作用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又从城市风水学的角度,把福寿二沟线路走向设计成古篆之形,寄托了的美好愿望。
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城市的扩建,“福寿沟”起到的左右越来越小,但是作为一项值得被全世界知道的浩大水利工程,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