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四种。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更是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大陆)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哥特式、罗马式等等。而大多数碉楼既有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又有那个国家的艺术特点,很难具体界定。北京大学博士后张国雄先生在《开平碉楼与民居》一文中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
门票
多景区联票





点评(共61条)






都是一些古老的碉楼,没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有的地方还要钱进去。






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 自力村应该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村里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门票比较贵,村外停车场爆满时会有工作人员指挥停进村里。






在一个雨天来到了景区,除了我们一行人难遇到其他的游客,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有一种身处一望无际田野的感觉,身后的人家冒起炊烟,左边的池塘里荷花正在悠悠的盛开,雨珠落在荷叶上又是一幅美景。推荐淡季光临,慢慢欣赏。





满眼的田园美景,特色碉楼,值得一游。特色小吃和特色菜,值得一试。






最早开平碉楼建立的目的是防止土匪,所以不少碉楼建于较为偏僻的地方,从而导致这些碉楼日常的维护成本更高,或者连仅有的一些实用度都没有。一些离村子不远的碉楼可能会被村民当废屋,囤放草灰、柴草等。适合历史迷去观光。
查看更多点评
景区交通
联票:180元 包括立园、自力村碉楼群、赤坎影视城、锦江里碉楼群四个景点,两天内有效(每个景点仅限浏览一次)